收藏
0有用+1
0

山蓝鸲

雀形目鸫科蓝鸲属鸟类
山蓝鸲(学名:Sialia currucoides)是雀形目,鸫科,蓝鸲属鸟类。体长15.5到18厘米,体重24到37克。性二态,雄性除腹部呈浅白色外,整体呈天蓝色;雌性体表呈灰褐色,仅在腰部有一处天蓝色斑块。
栖息于树木零星分布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田野和草原中。夏季以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冬季以各类浆果为食。主要分布于北美洲西部。同时,山蓝鸲还是美国爱达荷州和内华达州的州鸟
山蓝鸲现存成年个体数量达600万只,种群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无危级别。
概述图参考来源: [1]
中文名
山蓝鸲
拉丁学名
Sialia currucoides
外文名
Mountain Bluebird(英文)
动物界
蓝鸲属
山蓝鸲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    纲
今鸟亚纲
亚    种
[2]
分布区域
北美洲西部
命名者及年代
(Bechstein, 1798)
保护级别
无危(LC),IUCN标准 [3]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成年山蓝鸲晚少祝体长15.才洒捉5到18厘米,翼煮射元懂展25到辩阀姜32厘米,体重24到37克。两性在充灶形态上存在明驼辨显的性别二态性。雄性山蓝鸲头部呈天蓝祖跨色或钴蓝色,而颈部及胸上部颜色加深,呈深蓝色。腹部呈浅白色。雌性体表较之雄性则显得略显平淡,头部和背部通常为茅祝局灰褐色或浅棕色,仅在腰部有一处天蓝色斑块。 [5]

栖息环境

播报
编辑
栖息于海拔1000到3800米的树木零星分布的宽阔田野中。并在因人类活动而改造的环境中(如受采伐和火灾影响后,以及拥有大量巢箱的森林)更为常见。 [5]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食性:杂食性,夏季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如蚱蜢、蟋蟀,蝉,毛虫等昆虫以及蜘蛛等)为食;冬季以各类浆果和种子为食。在控制相关农业害虫的种群规模方面发挥着作用。 [6]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山蓝鸲分布图 [7]
分布于北美洲美国中西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预估分布区面积为413万平方千米。 [3]
在繁殖季,山蓝鸲的身影遍布北美洲556万7500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这一区域横跨美国西北部、加拿大(从曼尼托巴省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向北延伸到阿拉斯加。 [6]

繁殖方式

播报
编辑
山蓝鸲为一夫一妻制。在每年4月到9月的繁殖季,雄鸟先于雌鸟抵达繁殖地点,在树洞或岩石缝隙中选择筑巢地点,以待雌鸟到来。雄鸟通常在巢穴附近盘旋和鸣叫以吸引雌性。筑巢的工作主要由雌鸟完成,雄鸟负责保护伴侣安全并帮忙收集筑巢材料。雌鸟一窝产下4到8枚淡蓝色的卵,孵化期13到14天。孵化后的雏鸟由父母双方共同抚养。在此期间,山蓝鸲父母有较强的保护欲望和领地意识。另外,第一窝孵化后的幼鸟会协助父母共同喂养第二窝。若山蓝鸲父母在繁殖期后期才产下第一窝,则不会选择再产第二窝。雏鸟在孵化后的18到21天长出飞羽,并继续在3周到2个月间依赖于父母。 [4]
野外寿命6到10年。 [5]

种群现状

播报
编辑
飞行中的合作伙伴组织(Partners in Flight,PIF)预估全球山蓝鸲成熟个体数量达6百万只。
根据北美繁殖鸟类调查(NABBS),1966年到2015年间,山蓝鸲种群数量减少了23%;另据PIF数据,1970年到2014年间,山蓝鸲种群数量减少了21%。然而,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3个世代中,种群数量增长了10.8%,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3]
已知的天敌包括但不限于:条纹鹰鸡鹰草原隼游隼美洲雕鸮家猫。此外,浣熊、蛇、鼬甚至松鼠、花栗鼠和白足鼠也会以巢箱的卵或幼鸟为食。

保护级别

播报
编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9年 ver 3.1——无危(LC)。 [3]

相关文化

播报
编辑
美国爱达荷州内华达州分别于1931年和1967年选择山蓝鸲作为该州的州鸟。 [8]
美国西南部的美洲原住民因山蓝鸲鲜艳的天蓝色羽毛而将其视为神圣的象征。纳瓦霍人则将其神话为“旭日的使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