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鄭和遺跡


  圖:印尼三壟的鄭和廟

  印尼第五大城市三寶壟,其中文名稱來自於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相傳鄭和曾在當地一個山洞中歇息,「三保洞」從此聞名。久而久之,「三保洞」被叫成了「三寶壟」,並且逐漸成為了這個地區以及後來城市的中文名字。

  坐落在三寶壟市西北郊的三保廟,歷史上幾經修葺,延續數百年。這裡記載了印尼華人對鄭和航海功績的追思以及他們艱苦創業、融入當地社會的歷程。寺廟依山而建,紅牆碧瓦,斗拱飛簷,四周樹木葱蘢。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三保廟正進行大翻新。以往放置在正門口的石獅、石像都被保護起來。三保廟主體三保洞,凹入山中,光線陰暗,僅十多平方米大小,「三保大人」塑像就供奉在這裡。廟祝介紹說,真正的三保洞還在地下,因被水浸,年久失修,所以將塑像移到這裡,等新三保廟落成後再重新安放。

  三保廟內隨處可見鄭和「遺跡」。洞前一口直徑三米多的三保井,據說是當年鄭和親手挖掘。井水被視為聖水,可「抵禦百病」。另一處配亭內供放着兩米多高的大鐵錨,據稱是鄭和船隊當年所用之物。庭院裡一條石船,船體斑駁。船中一棵榕樹長得枝繁葉茂。印尼有家報紙報道說,榕樹盤根錯節,象徵着鄭和船隊纏繞着的鐵鏈。

  三保廟帶有多種宗教的痕跡。每年的祈禱活動中有道教節日,也有伊斯蘭教節日。廟內還供奉有儒教聖人孔夫子的塑像。新三保廟主殿高三層、二十五米,用九十根粗大柱子支撐,不建圍牆,吸收了伊斯蘭的建築風格。三保廟的這一特點,既有東南亞華人背景多元化的原因,也表現出華族與原住民的交往和融合。

  三保廟不斷擴建,香火旺盛,代表海外華夏子孫對中華文化的保留和傳承。儘管史書上有更早的記載,但當地華人還是願意把鄭和下西洋看作祖先移居印尼的開始。廟內一座鄭和紀念碑記載了他們的感激之情:「鄭和……受命以來,……宣揚文化為主旨,所到之處,備受各國歡迎,且派使臣往還,藉作題報之誼,五百年來邦交弗替,故吾僑來此謀生者絡繹不絕。」每到農曆六月二十九(相傳鄭和首次來到三寶壟的日子),來自印尼全國各地的人都會聚集三寶壟,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其中一項是把供奉在歷史悠久的大覺寺內的鄭和塑像,由眾人抬着到三保洞遊行,隊伍可長達幾公里,場面異常熱烈。

  不僅華人,印尼其他族群的人們也對鄭和充滿尊敬。中爪哇省長馬羅提揚托認為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和平交往的使者。省長本人親自擔任中爪哇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紀念活動組委會顧問,在他的倡導下,中爪哇省舉行隆重的鄭和下西洋紀念活動,弘揚鄭和致力友好交往的精神。

  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