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葉」、「月」為秋季季語。
代表性的春之季「花」,常指櫻花。

季語(きご)是在連歌俳諧俳句等地方使用的用來表達特定季節的詞彙。像是「」(冬)、「」(秋)、「」(春)等等。根據流派、結社的不同,成為詠唱的主題或者一句的主題的詞彙被稱為「季題」,雖然和僅僅表示季節的「季語」有所區別,但是二者的使用環境比較模糊不清,互相之間也可以作為同義詞互用。

歷史[編輯]

日本自古以來就在詩歌中表達季節感的意識,在《萬葉集》的第八卷和第十卷、《古今和歌集》的前六卷里都有各種各樣根據季節而設立的分類。季語出現是在平安時代後期,能因所著的《能因歌枕》裡按照月份給150個季語進行了分類。第五本敕撰和歌集的《金葉和歌集》中,把當時還沒確定季節的「月」定為秋天的景物,自此之後,「月」與「」(這裡指的是櫻花)(春)、「小杜鵑」(夏)、「紅葉」(秋)和「」(冬)一起,被特別視為「五個景物」。

在近代以來,也有俳人在俳句中採用新的季語,這些都記載在歳時記中而不斷增加中,現代的歳時記大概已經收錄了超過5000條季語。

季語的種類[編輯]

季語可以根據其組成分成3類。第一類是「事實的季語」,雪主要是在冬天降下,所以是冬。梅花主要是在春天開放,所以是春。像這樣以自然界的事實為依據而決定的。第二類是「指示的季語」,像是「春雨」、「夏日的山」、「秋風」這樣的,可以在事物上表現季節的詞語變成了直接表示季節的詞語。最後是「約定成俗的季語」,這些實際上在多個季節中都可以見到,但是根據傳統的美學意識而形成了約定成俗的季節感。像前述的「月」(秋),還有「蛙」(春)、「蟲」(秋)、「火事」(冬)都屬於此類。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