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皇帝李世民作为一名篡权夺位者,为何如此受追捧?

唐太宗皇帝李世民作为一名篡权夺位者,为何如此受追捧?

作者:大唐镇北王,已授权转载

朱元璋曾评价说:“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康熙帝曾评价说:“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故能陈善闭邪,各尽所怀,登于至治。”

毛主席曾评价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司马光、欧阳修、曾国藩、白居易、杜甫等等一些青史留名的人物都对李世民赞美有加,那么为何一名逼父弑兄、晚年又极度奢靡,一反初期节俭的作风,兴修楼阁,沉溺声色的李二会如此受到现代及古代人的追捧?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你可以说他雄才大略,可以说他晚年昏庸,也可以说他灭绝人伦、 弑兄篡位,但是简单来说,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只要是人,他就不是完美的,任何人都是这样,李世民他也是,这样一个人,我们似乎很难用单纯的好坏去形容他,评价他。

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他少年从军,在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应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

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

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

十一月,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以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义宁二年三月,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
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赵公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至此唐朝建立,为统一全国,李世民先后又参加四次大型战役:

第一次,参加了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此战是李世民卓越的军事才华逐渐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没有人会怀疑,假以时日,这个年轻的二皇子必将成为大唐帝国最杰出的统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将成为李渊问鼎天下的一张王牌,帮助李渊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第二次,灭刘武周,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力排众议,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全胜,且收服大柠尉迟敬德。唐军夺回河东,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次、灭王世充和窦建德、这次战役规模为唐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毙。就在洛阳将下未下之时,河北的窦建德军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现在唐军背后,李世民力排众议,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李世民一举两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至此,河北、河南被平定,李世民在他本就辉煌的军事生涯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次、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齐国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

此时的李世民,权势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但同时,他的处境也开始变得尴尬了起来。因为在和刘黑闼一战之前,李渊和李建成束缚李世民的心思,已经昭露无疑。所以在征讨刘黑闼的同时,李世民也开始向山东河北各地,布置自己的心腹。另外,李世民还在军中大量布置自己的亲信,导致李世民在唐军下层军队当中,具有极强的掌控力度。这种力度,就连李渊都比不上。

这就使得接下来的几年里,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以及唐朝的中下层军队,都成了李世民的主战场,同时也为接下来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奠定了基础。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伏兵,一举杀掉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随后又包围皇宫,逼迫父亲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储君,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公元前626年由李世民发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惨剧隐藏在种种史料典籍的字里行间,阴冷刺骨。李世民想取代太子位是真的,因为他有实力。李建成想铲除后患也是应该的,代生在帝王之家出现这种事情不足为怪,这场皇储之争没有谁对谁错的。不过,骨肉相残,终究会给唐太宗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留下历史的污点(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又急切地将李元吉的老婆当作利息收入了自己的后宫)。

并且此事件也给大唐留下了一个直至灭亡也未能解决的问题。

公元643年,太子李成乾谋反

公元643年,齐王李祐谋反

公元680年,太子李贤谋反

公元686年,琅琊王李冲、越王李侦谋反

公元690年,武则天发动周武革命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武则天下台

纵观整个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历史共21个皇帝,平均在位时间仅10年。而其中通过政变得到皇位的,就有16个。不得不说李世民杀兄囚父、强占弟媳、罔故伦常的行为对唐朝影响深远,可谓后患无穷。

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哪些事情呢?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皇帝,他开启了唐朝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时代,那就是“贞观之治”。重用大哥李建成之谋臣魏徵,面对不论是政治上还是私人生活上的进谏,李世民都听得进去,传出了一段君臣之间的佳话,并告诉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谋臣的辅佐下,经过23年的努力,唐王朝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对外武功显赫,此时的唐王朝的文口已经达到了380万户,突破了历史的新高,所以被称为:“贞观之治”,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就得到了好转。

政治:李世民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常以前朝为戒,注意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大胆进谏;同时,也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

经济: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文化:二十四史中有六部完成于贞观时期,两部基本完成于贞观。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官府藏书机构除“弘文馆”外,另有“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其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

军事:北灭东突厥、薛延陀。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西征吐谷浑、高昌、焉耆国、龟兹国等,降伏疏勒、于阗等西域各国,削弱了西突厥,设立安西四镇。南灭天竺。对东削高句丽,让突厥㓤利可汗去跳舞,扩大了大唐王朝的版图,也使得边疆安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使得当时在贞观年间生活的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牛马遍野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在毛主席的眼里,他特别推崇李世民的后面两种工作方法:“罢朝之后,引进名臣,讨论是非,备尽肝膈,唯及政事,更无异辞。才及日昃,命才学之士,赐以清闲,高谈典籍,杂以文咏,间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朝会结束后,李世民会找几位名臣讨论一下时势,谈谈一些事情的是非曲直;而在太阳下山后,李世民又会召集一些博学之人,谈论经典文学、诗词歌赋,甚至彻夜不眠,以提高文学修养。

有功亦有过,这是一个普通人应有的作为,唐太宗也是如此,功大于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求全责备,要全面中肯地评价一个人很难,我不全面评价,我只从他的两句名言来评价他: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平定天下,施行仁政是我们不可磨灭的功绩。在肯定他的政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曾经犯下的过错,以及他不是那么完美的一面。

发布于 2022-05-20 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