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邱垂亮專欄

現代文明的落差──中國不像英國,台灣要像愛爾蘭

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英國的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所著的《利維坦》(Leviathan,1651)一書,為之後的西方政治發展奠定了哲學理論基礎。其有關人民與國家關係之論述是,人生而平等,國家是個人為了確保個人基本(自然)人權與福祉,透過社會契約制訂法律(憲法)而建立的。此論述是民主政治現代文明的根本精神所在。

 美國獨立革命宣言指出,「任何統治者若不能保護人民的自然權利,人民即可將之推翻」,則是現代民主政治運作的行動綱領。美國建國先烈就是根據此主權在民精神制訂美國憲法。

 現代文明的含意,學理上,會有爭論,加上意識型態,可以爭得錯綜複雜,面紅耳赤。但大部分世人都同意,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在人民與國家(政府)之間,人民是主(主權在民)、人民至上,人民比國家(政府)重要,國家(政府)是僕,在人民之下,由人民管制。人民享有自由民主人權是普世認同的基本價值,應優先考慮,並以維護此普世價值為主要目的建構國家(政府)的存在、功能、架構、運作模式。

 ●人民至上可以推翻政府

 是故,現代國家的憲政體制應由人民經過民主程序制訂,以保護人民的基本人權為其主要功用。國家、政府及其憲政體制,以民有民治民享為其主軸,由人民決定,為人民謀福利。人民可以更換國家,更可以更換政府、憲法。

 是故,台灣總統馬英九最近媒體訪問說出「台灣前途根據憲法決定」的話,違背現代文明的基本人道精神、民主原則,是民主政治白痴說的話;由專制中國的胡錦濤說出,可以理解,由民主台灣的馬英九說出,令人錯愕、氣結。

 1947年在中國南京制訂的「中華民國」憲法,1949年之後在台灣被蔣介石凍結,行30多年的戒嚴統治,並經過7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修憲,修得面目全非,成憲政怪獸。馬英九卻要用這部與台灣人民無關、違背台灣人民自由民主人權的恐龍憲法決定台灣前途,不是恐龍總統說的恐龍話,是什麼?

 君不見,連世上最保守專制的回教文明的中東、北非阿拉伯國家,最近爆發茉莉花革命,人民要求的就是自由民主人權,馬上要做的就是制訂新憲法,建立新的民主憲政秩序。

 其實,從英國《大憲章》開始,到美國獨立革命、法國革命、二次大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再到蘇聯崩潰後的第三波民主化及目前風起雲湧的第四波民主化,新的國家(政府)一開始都是立即創制合乎新的國家情勢的新憲法。共和法國樂此不疲,一共制訂了5部共和憲法。

 ●台灣需要正名制憲

 60年來,台灣早就應該正名制憲,由台灣人民經過民主程序制訂一部合乎今日民主台灣政治現實的新憲法。有此新憲法,馬英九要談「憲法決定台灣前途」也才有現代文明的道理。

 同理,以現代文明的內涵和標準來看,最近英國女王Elizabeth II破冰之旅訪問愛爾蘭,也就顯得特別有意義,令人感動、激賞。

 1534年英國開始武力征服、統治愛爾蘭。數萬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新教徒(Protestants)移居愛爾蘭,殖民高壓統治,在原本是天主教為主的愛爾蘭種下宗派之爭(sectarian conflict)的恩怨,愛爾蘭人爭取自由、自治的抗爭從沒停止,死傷慘重。

 受到法國革命的影響,1798年愛爾蘭人發動暴力革命推翻英國統治,被英國鎮壓,血流成河。

 1801年,殖民統治愛爾蘭的英國乾脆廢止愛爾蘭國會,把愛爾蘭併吞為大英帝國的一部份(an integral part of a new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under the Act of Union.)。不過,英國也做了讓步,讓天主教徒享有一定政治權利,但,獨立革命運動此起彼伏,從沒間斷。

 19世紀末,愛爾蘭民族主義(天主教徒為主)興起。在Daniel O'Connell、Charles Stewart Parnell等領導下,愛爾蘭人爭取「自治」(home rule),但因北愛爾蘭人(清教徒)的抵制和英國的反對,功敗垂成。

 終於導致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Easter Rising),愛爾蘭民兵(Irish Citizen Army)與英軍兵戎相見。英國大軍壓境,一個一個屠殺民兵領袖。結果,1918年愛爾蘭大選,獨派的Sinn Féin黨大勝。1919年該黨逕自宣佈成立愛爾蘭共和國,英國鎮壓,雙方打了3年的遊擊戰,最終英國師出無名,打不下去,只好停戰、讓步,讓愛爾蘭獨立,不過,仍堅持愛爾蘭要對英皇忠誠宣誓(oath of allegiance to the British Crown)。

 要到1937年,根據西敏寺條款(Statute of Westminster),愛爾蘭政府才廢除對英皇的忠誠宣誓,終於獲得100%的國家主權獨立。

 ●女皇和總統國是訪問愛爾蘭

 今年5月17日,是自1922年愛爾蘭獨立以後,英皇(女皇Queen Elizabeth II)第一次國是訪問愛爾蘭,突破、結束了愛英兩國數百年的恩怨歷史。

 她的第一站,就是穿了綠色(愛爾蘭國色)衣服,親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Garden of Remembrance拜祭當年為愛爾蘭獨立戰爭被英軍殺死的英靈,可謂善意出盡。之後,她在愛爾蘭國會發表演講,承認過去英國殖民統治愛爾蘭的錯誤。

 政論家司馬文武評論:「愛爾蘭獨立過程是一頁波瀾壯闊、血淚交織的史詩,但大英帝國對愛爾蘭的高壓統治和不公不義,百年後已成歷史陳跡,英國女王這次的訪問,為兩國的百年恩怨劃下句點。」

 他還指出,「英國有600萬人來自愛爾蘭,比愛爾蘭人口還多,他們看同樣電視,聽同樣音樂,開同樣玩笑。時間是最好的解藥,經過一百年的血淚,愛爾蘭終於和英國互稱兄弟之邦了。」

 5月23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英女皇之後訪問愛爾蘭,他也深受女皇的言行感動,而說出,女皇不僅向英國和愛爾蘭、還向全世界送出強烈的和平資訊、「希望的漣漪」(ripple of hope)。之後,歐巴馬國是訪問英國,在西敏寺國會演講,強調民主價值的伸張是世界和平安全的基石。

 在獨立革命戰爭中,愛爾蘭和英國、美國和英國,都曾是殖民地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仇敵,相互殘殺,血流成河。如今都在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下成為兄弟之邦、戰略盟邦,合力主導現代文明的全球化、「歷史終結」化。

 可惜這個「希望的漣漪」並送不到中國和台灣。專制中國的胡錦濤聽不懂,台灣的馬英九也莫宰羊。

 60年來台灣人追求自由民主、主權獨立的心情,和100多年前愛爾蘭人一樣。當年英國也可以硬拗說「愛爾蘭自古是英國的領土」,強硬軍事壓制愛爾蘭獨立,但英國是民主化的現代文明國家,到頭來捫心自問,自知理虧,鎮壓無理,而不得不讓愛爾蘭自由獨立建國。

 面對今日已成普世價值的現代文明人權觀念,中國比100年前的英國更應讓台灣人走自己的獨木橋、建立自己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度。

 ●台灣人推翻馬政權

 不幸的是,中國不像英國,還停留在上兩個世紀的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帝國時代,不願、不能接受現代文明,自由民主現代化,不讓台灣人民根據現代文明的普世價值決定自己的命運。

 面對這個專制中國,台灣像愛爾蘭,為了2300萬人民的自由民主人權,非要寫出「一頁波瀾壯闊、血淚交織的史詩」不可。中國要暴力統一台灣,台灣人民就應誓死抗拒、戰鬥到底。這是台灣人很難避免的命運,也是台灣人的悲哀。

 假如馬英九不顧台灣人民的自由民主願望,硬要推動他的大中華民族主義的「終極統一」議程,與專制中國統一,台灣人民就應該根據美國獨立革命宣言的「人民的自然權利」,推翻(包括暴力推翻)馬英九的國民黨政權,把馬英九掃入歷史垃圾堆。希望這不是台灣人的宿命、台灣人的悲哀。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1.05.29